材料2
珍視我們內心的“愛因斯坦”
1931年1月,當愛因斯坦參加卓別林在美國洛杉磯的電影首映式時,一大群人向兩人發(fā)出了狂熱的歡呼。“他們向我歡呼是因為他們都能理解我的作品,”卓別林對愛因斯坦說,“他們向您歡呼則是因為誰也不能理解您的作品。”
這個當年的花絮能夠流傳至今,大概是因為它是詮釋科學研究價值最好的例子之一:既道出了科學探索的艱難,也說明了科學的影響力。即便是在今天,討論科學探索尤其是基礎科學的研究,是否變得不重要或者不被人認為重要,都是一個偽命題。不用說實驗室里一束電子打向金屬板,從此有了造福人類的X射線,或者對原子結構的洞察催生了核能和超級材料等,只要你讀到愛因斯坦的故事,內心升騰起哪怕是一點點的小激動,答案已經(jīng)不言自明——無論是科學家還是非專業(yè)的普通大眾,內心往往都有一種成為愛因斯坦的沖動。
對科學家而言,“面對周圍的世界,我們有什么理由不去探索?”只要好奇心在,科學家對真理的探險永遠不會停,人們對了解世界和自身的渴望就不會消失。20世紀上半期物理科學的“黃金時代”,出現(xiàn)了以愛因斯坦、玻爾為代表的一大批物理學家,試圖去改變“大自然及其法則隱伏在暗夜中”的狀況,相對論、量子力學等理論的誕生讓人類對世界的認識跳躍到一個更高的維度。
這種探索的激情在21世紀的今天依然延續(xù)。盡管少了孤膽英雄式的科學巨星,但公眾對科學大事件的熱情仍然不減。在2012年用大型強子對撞機尋找有“上帝粒子”之稱的希格斯波色子時,全世界的新聞媒體都聚焦這一事件,掀起的熱度不亞于世界杯足球賽。普通人即使無法完全理解科學家們手頭的工作,無法完全明白宇宙大爆炸、超弦理論等一連串讓人眼花繚亂的名詞,也不會因此而削弱了對霍金和平行宇宙假說的濃厚興趣。或者,即使難以想象四維空間和多維空間,也不妨礙把中國科幻作家劉慈欣的《三體》小說看得津津有味,小說中的“降維攻擊”甚至成為流行詞匯。
隨著科學技術和人們認知能力的發(fā)展,對于科學研究的精髓是什么、科學是用來干什么的,不同的時代有著不同的理解,但好奇心始終是一個不變的參數(shù)。最近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有一個有意思的對比:20年前的學生學習科學,更多是期望自己成為一名科學家,在某個領域有所建樹;現(xiàn)在的學生則更認為科學是用來解決問題的,不是局限于特定領域。而不管科學用來干什么,仍然需要靠好奇心來驅動。
近幾十年來,科學領域主要是基礎研究領域,似乎少了足夠多的激動人心的突破,也沒有再出現(xiàn)牛頓、愛因斯坦這些劃時代的科學家。這并非是基礎研究裹足不前,而是由于科學技術越發(fā)達,科學家手中可使用的工具越來越強大,“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會看得更遠,也使得重大突破越來越難。其實這不算什么,只是歷史把重任和榮耀從個人手中交到了一支支同樣具有好奇心和探索精神的團隊身上,只是更加需要耐力與定力來創(chuàng)新和啟發(fā)新的思想。
(1)為什么老兵能正確判斷石獸的位置而廟僧不能?
(2)從真理原則和價值原則的角度分析為什么要“珍視我們內心的‘愛因斯坦’”?
35.結合材料回答問題
在依法治國方略提出17年之后,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又開啟了法治中國新時代。法治中國的藍圖越來越清晰,道路越來越光明。
我們清醒地認識到,有了完善的頂層設計,法治中國并不能一蹴而就,必須靠落實到位,才能讓理想照進現(xiàn)實。
——讓法治中國的理想照進現(xiàn)實,靠的是領導干部的法治思維。
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各級領導干部要帶頭遵守法律,帶頭依法辦事,不得違法行使權力,更不能以言代法、以權壓法、徇私枉法!边@是依法治國、建設法治中國的內在要求,也是轉變領導方式的著力點。
經(jīng)過近30年全民法制宣傳教育,領導干部自覺學法用法的意識大大增強,并已成為一種新的執(zhí)政風尚。但不可否認的是,以言代法、以權壓法的舊習在一些領導干部的頭腦中仍有殘余,“什么法不法,老子就是法”的強硬態(tài)度,與依法治國的理念大相徑庭。
十八屆四中全會特別強調,把法治建設納入政績考核,今后能不能遵守法律、依法辦事也將作為考察干部的重要內容。這份強調,讓法治的分量在領導干部的執(zhí)政生涯中顯得越來越重。
“奉法者強則國強,奉法者弱則國弱!睆摹叭酥巍弊呦蚍ㄖ危I導干部是關鍵。領導干部是法治中國建設的排頭兵,不僅僅是知悉法律條文,更重要的是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fā)展、化解矛盾、維護穩(wěn)定的能力。
——讓法治中國的理想照進現(xiàn)實,靠的是司法人員的公平公正。
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線。司法公正對社會公正具有重要引領作用。四中全會再次提出,“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這不是一句口號,而是體現(xiàn)在每一個具體案件中。
只有堅持以事實為根據(jù)、以法律為準繩,才能真正做到公正司法。從今以后,領導干部干預司法將被追究責任。因為,四中全會已明確,“建立領導干部干預司法活動、插手具體案件處理的記錄、通報和責任追究制度!边@樣的表述首次出現(xiàn)在黨的文件中,它既能確保審判權和檢察權的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又能有效地保護司法人員依法履職。
——讓法治中國的理想照進現(xiàn)實,靠的是每個公民的法治意識。
法律的權威源自人民的內心擁護和真誠信仰。十八屆四中全會倡導,形成守法光榮、違法可恥的社會氛圍,使全體人民都成為社會主義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堅定捍衛(wèi)者。這既是對我們每一個公民的要求,也是我們每一個公民的行為準則。只有這樣,全社會的法治意識才能養(yǎng)成,全社會的法治環(huán)境也才能形成。
公民的合法權益要靠法律保障,同樣,法律權威也要靠我們每一個公民來維護。我們每一個人,不能光享受改革發(fā)展的成果,而是要齊心協(xié)力,參與共建,用每一個具體的遵法、守法行為,讓法治更生動、更具體地來到你我的身邊。
言必信,行必果。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奏響了依法治國的最強音,法治中國的美好藍圖已經(jīng)繪就,其權威和生命,是不折不扣地將全會提出的若干重大決策部署逐漸落實到位。
——選自《人民日報》2014年10月29日
請回答:
(1)“依法治國”是如何體現(xiàn)人民當家作主的?
(2)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更好地推行“依法治國”?
36.結合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1
全黨必須明白,土地制度的徹底改革,是現(xiàn)階段中國革命的一項基本任務。如果我們能夠普遍地徹底地解決土地問題,我們就獲得了足以戰(zhàn)勝一切敵人的最基本的條件。
——選自毛澤東:《目前形勢和我們的任務》
材料2
農(nóng)業(yè)、農(nóng)村、農(nóng)民問題關系黨和國家事業(yè)發(fā)展全局。在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歷史時期,我們黨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我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始終高度重視、認真對待、著力解決農(nóng)業(yè)、農(nóng)村、農(nóng)民問題,成功開辟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道路和社會主義事業(yè)發(fā)展道路。
——選自《中共中央關于推進農(nóng)村改革發(fā)展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