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國學熱”在我國越演越烈,民間開設有大量國學培訓班,各地中小學也引進了國學課本,各個大學也相繼建立了國學研究機構。此外,各種國學活動如“漢服運動”漸漸興起,但有學者認為“國學不是市井時尚”,國學的復興也無須漢服運動這種商業(yè)性質濃厚的活動參與進來。
上述專家認為,國學的元典是指六藝之教,即詩、書、禮、樂、易、春秋。爾后,外來的佛學中國化后創(chuàng)生的禪學,在中國根深葉茂,自當歸屬國學,可見所謂國學并不限于儒學一家,這是以儒學為主體兼容各派的學術體系。國學就是這樣一門通學,國學教育是古典文化的通才教育。今日國學的復興不應是古代國學的簡單回歸,作為知識首先要學習,還要有所揚棄,對于某些不合時宜的內容和形式,需要理解它的歷史價值,在這基礎上推陳出新,即以儒學而言,明清的儒學就是先秦儒學的發(fā)展,代有更新,人有創(chuàng)造,國學才得以生生不息,當然這是研究者和施教者的事,對于一般的受教者主要是正確理解國學的精萃,認識中國文化以提高文化素養(yǎng)。
此外,上述專家也表示,國學是精英之學,國學的普及是精英文化的普及,而不是將國學變成市井時尚。提出這問題并非貶低時尚文化,在現代都市生活中,很容易發(fā)生追新求異,你唱他和,相染成風的風潮。凡屬時尚的東西,你方演罷,他登場,起落無常,都是短效行為。時下國學研究者倡導的漢服運動就是一例。一些學者主張在奧運會上用深衣作為國服排成方陣出場,以加速漢服的普及,一些大學也紛紛用深衣,舉行成人儀式、畢業(yè)典禮。對此,該專家認為,反對國學復興的,未必傷及國學本身,而將國學時尚化的,卻可能毀壞國學,這要有一定的度,把握好這個度,皆大歡喜,超過底線,卻可能弄巧成拙。
如需獲得更多國學相關資訊,如國學資訊、國學人物、國學書苑等,敬請密切關注唯學網行業(yè)培訓欄目國學培訓頻道,小編會在第一時間作出相關報道!